内容
《我的前半生》是我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回忆录。按时间顺序叙述,先从家世开始介绍,然后对童年、在位、逃难、改造等这几个人生大片段按顺序介绍。全书语言通俗,故事情节强。自1964年出版后,受到读者欢迎,译成英语、日语、德语等文字出版。
作者
爱新觉罗·溥仪
字曜之,号浩然。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溥仪是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他是道光帝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父亲摄政王载沣,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
溥仪出生于1906年,逝世于1967年,先葬于八宝山,后迁于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
目录
中国人的骄傲001
第一章我的家世(1859—1908)
一、醇贤亲王的一生002
二、外祖父荣禄011
三、慈禧太后的决定016
四、摄政王监国021
五、亲王之家027
第二章我的童年(1908—1917)
一、登极与退位034
二、帝王生活044
三、母子之间053
四、毓庆宫读书058
五、太监068
六、我的乳母075
第三章北京的“小朝廷”(1917—1924)
一、袁世凯时代082
二、丁巳复辟091
三、北洋元老101
四、不绝的希望110
五、庄士敦119
六、结婚127
七、内部冲突133
八、遣散太监143
九、整顿内务府148
十、紫禁城的末日158
十一、在“北府”里166
十二、三岔口上的抉择173
十三、由“使馆区”到“租界地”184
第四章天津的“行在”(1924—1930)
一、罗振玉的努力196
二、我和奉系将领之间205
三、谢米诺夫和“小诸葛”217
四、东陵事件225
五、领事馆、司令部、黑龙会229
六、郑孝胥的理想242
七、“行在”生活251
第五章到东北去(1931—1932)
一、不静的“静园”262
二、日本人意见分歧272
三、会见土肥原276
四、白河偷渡286
五、在封锁中289
六、我的所见与所思297
七、会见板垣303
第六章伪满十四年(1932—1945)
一、同时上演的另一台戏310
——摘录一个参与者的记述(1931—1932)
二、登场330
三、“元首”的“尊严”338
四、李顿调查团347
五、第三次做“皇帝”354
六、吉冈安直360
七、我的恐惧364
八、四大“诏书”及其他371
九、在羊的面前是狼380
十、“后”与“妃”的命运387
十一、大崩溃390
第七章在苏联的五年(1945—1950)
一、疑惧和幻想404
二、放不下来的架子408
三、我不认罪410
四、远东国际军事法庭412
第八章由抗拒到认罪(1950—1954)
一、回到了祖国424
二、第一次写自传434
三、乾隆的田黄石印438
四、黑色的皮箱443
五、交代一段历史真相447
六、检举与认罪454
七、震动459
八、原形毕露464
第九章认罪以后(1955—1956)
一、观测“气象”470
二、劳动滋味474
三、生活检讨会478
四、血泪控诉487
五、平顶山的方素荣495
六、台山堡一家农民502
七、第三次崩溃505
第十章一切都在变(1956)
一、最初的答案510
二、会见亲属519
三、日本战犯528
四、离婚544
第十一章“世界上的光辉”(1957—1959)
一、在我心里失掉过的556
二、解放了的人566
三、美与丑、善与恶573
四、“监狱”580
五、“所方”587
六、命运是可以掌握的592
第十二章特赦(1959)
一、中共中央的建议600
二、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四日608
三、告别613
附录
从我的经历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616
——纪念“九一八”事变三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