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我们要讲的故事实在太老,又太新了。
这本书要讲述的事情发生在40多亿年前的冥古宙,那时候整个太阳系也才刚刚安定下来,地球的一天只有9个多小时。月亮距离地球也比今天近得多,在天空中占据的面积足有太阳的9倍大,它正对地球的那一面上还有许多尚未冷却的岩浆海,焕发着暗红色的光,如同一只愤怒的眼睛。地壳还带着凝固时的余温,活跃的地质运动此起彼伏,到处都是裸露的岩石。大气中的降水汇集成了年轻的海洋,海水是弱酸性的,与今天的成分相当不同。
总之一切都是那样的陌生,而如今一切生命的共同祖先,DI Yi批细胞,正是在这样陌生的世界里出现的。根据2017年找到的新证据,最初的生命大约诞生在42.8亿年前到37.7亿年前的深海热液喷口,而地球是在45.4亿年前形成的。如果沿用那个经典的类比,把地球的历史浓缩成24小时,那么,这本书讲的就是凌晨3点钟之前的事情。
但在这个故事之后的整个“白天”,地球上的生命大都是些显微镜才能看清的单细胞生物,宏观的动物直到6亿年前才渐渐繁荣起来,那已经相当于晚上八九点的光景了。至于被无数科学读物津津乐道的“进化奇观”,更是集中在现存的动植物身上,那些独特的性状通常只有区区几百万年,甚至几十万年的历史,都是那浓缩的24小时里最后几分钟的事情。
你看,这本书要讨论的东西,的确是非常古老的。
所以,如果要追究遥远的冥古宙是如何出现了DI yi批细胞,我们必须拥有先进的技术,能够潜入细胞里面的微观世界,从那形形色色的分子与反应中探寻起源的蛛丝马迹。因此,你会在这本书里看到生命科学在最近60年中取得的许多成果,尤其是最近20年来的突破,其中的大部分还没来得及与公众“见面”。
你看,这又必然是崭新的东西。
在这古老与崭新之间,这本书最雄心勃勃的地方,就是要给出一个其他科学读物都不曾给出的完整回答,这个回答不再是面对海洋与星空的浪漫畅想,而要从无机世界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开始,一步一步地讨论活跃的有机物要如何产生,遗传基因和新陈代谢要如何建立,直到DI Yi个细胞出现并成熟,获得独立生存的能力。
我们不能从哪一次研究,或者哪一位研究者那里获得一个完整的答案,而必须调查生命科学的众多领域,搜集不同研究者对每个子问题的回答,再设法像拼拼图一样,把这些局部的回答组织成一个完整的回答。
40亿年前那个诞生了生命的环境也超越了所有人的生活经验——它不但是古老的,而且是微观的。那是一个万有引力可以忽略不计,分子间的电磁作用却强大得不可抗拒,物质的运动充满了随机性,在不可测量的瞬间里飘忽闪现的诡异世界。
要理解它,我们就会不可避免地接触许多陌生的知识,尤其是要接触许多化学的术语,这或许会让有些读者感到厌烦与抵触,但这是根本不可能避免的:我们已知的一切生命都是化学反应的集合,要了解它的起源却不想接触化学,这与修建空中楼阁是同一种不可能的贪婪。
但愿这会成为一本值得你在许多年里反复阅读许多遍,仍能找到新的收获的书。
刘大可,1987年出生于呼和浩特,2011年本科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2014年硕士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自2016年底开始活跃于新浪微博的科普与人文艺术领域,“刘大可先生”是他的ID,这是他的DI Yi本书。
作者
刘大可,1987年出生于呼和浩特,2011年本科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2014年硕士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自2016年底开始活跃于新浪微博的科普与人文艺术领域,“刘大可先生”是他的ID,这是他的DI Yi本书。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哲学、本原与动因
一、哲学、形而上学与辩证法
1.哲学
2.形而上学
3.辩证法
二、哲学家关于万物本原的认识历程
三、古希腊哲学家关于变化发展与普遍联系的世界观
1.泰勒斯——最早的西方哲学家,认为万物由水产生又复归于水
2.阿那克西美尼——气的稀散和凝聚引起物质性质的变化
3.赫拉克利特——一切皆流.无物常住
4.恩培多克勒——四“根”学说
5.阿那克萨戈拉——“种子”学说
6.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原子学说
7.亚里士多德——变化的不同形式
四、古希腊哲学家关于对立统一与万物动因的世界观
1.早期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数与事物的对立,辩证法的萌芽
2.赫拉克利特——相反者相成,对立面在斗争中转化与发展
3.恩培多克勒——外在的“爱”与“争”导致宇宙万物的离合
4.阿那克萨戈拉——“努斯”是万物的动因
5.亚里士多德——同类物被同类物作用,相反面总在同类中
五、莱布尼茨——“有活动能力的”单子
六、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
1.黑格尔哲学的开端——“有”和“无”
2.黑格尔辩证法的体系
3.黑格尔列举的对立统一
七、唯物主义的辩证法——古希腊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统一
1.唯物主义辩证法之根——古希腊的朴素辩证法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
2.万物皆变——一切产生出来的东西,都一定要灭亡
3.物质不灭——任一物质的灭亡必将伴随另一物质的产生
4.恩格斯列举的对立统一
八、生命世界中的对立统一
1.个性与共性
2.开放性与封闭性
3.生与死
4.遗传(稳定)与变异
5.种间的对立关系——捕(牧)食者与猎(食)物
九、围绕辩证法之争
1.对事物中存在对立统一因素的否定
2.对“正题一反题一合题”或“否定之否定”的批判
3.将辩证法等同于一种万物有灵论
4.辩证法——至少在具有灵魂的生命世界是有用的法则
结语
第二章 自然界之循环
一、循环的生成与消灭——概念与逻辑
1.亚里士多德论生成、消灭与质变
2.亚里士多德论必然性一永恒性一无限性一循环性
3.黑格尔——认识的无限循环过程
4.马克思——具有历史性轨迹的循环
二、非循环的世界观——走向上帝
1.阿维森纳
2.安瑟伦
三、宇宙与地球地貌的循环生成与消灭
1.宇宙——无始无终,循环往复
2.地貌——隆升与侵蚀的轮回
四、自然界中元素的循环生成与消灭
1.哲学家思考的循环
2.现代案例——碳的循环
五、自然界中生命的循环生成与消灭
1.个体的生活史循环
2.组织水平的循环——血液循环
3.生化水平的循环——艾根的超循环
结语
第三章 欧洲哲学家和科学家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历程
一、早期希腊哲学中的物活论思想
1.泰勒斯——灵魂是一种引起运动的能力,无生命的事物也有灵魂
……
第四章 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第五章 生物进化论简史
第六章 进化论——超越达尔文
第七章 生命起源论简史
第八章 原核微生物的代谢
第九章 光合作用概述.
第十章 蛋白质、RNA与DNA
第十一章 生命之根——追寻共同祖先之梦
第十二章 生命起源在光合系统的进化中启程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