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别让偏见和标签决定了你是谁
◎ 编辑推荐
☆ 比尔·盖茨推荐书单
☆ 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一致推荐
☆ 美国常春藤盟校必读书目,长期名列亚马逊畅销榜
☆ “刻板印象威胁”研究先驱力作
☆ 普林斯顿大学校长 克里斯多夫•艾斯格鲁伯;多元智能之父、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 霍华德•加德纳 盛赞推荐
◎ 内容简介
《刻板印象》揭露了一个事实:我们生来戴着有色眼镜,同时又遭受着各种偏见。
斯蒂尔教授解释了在每个人生活中因身份认同感而产生的两难窘境,包括选修非裔美国人政治学课的白人学生成绩每况愈下,以及主修工程学的女学生为了是否参加以男性为主的专业会议而犹豫不决,证明刻板印象和负面标签显著限制了人们的表现。刻板印象无处不在,它成为我们的标志,成为我们的负担,有时使人努力过度,有时扼杀了自我本性。
还好,它并非不可战胜。本书深入剖析了身份认同感的形成因素和过程,展示了小小的标签如何发挥了强大的力量,最后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应对计划,帮助你摆脱刻板印象的陷阱,重塑自己的身份,充分且自由地发挥天赋。
作者
克劳德·M · 斯蒂尔(Claude M. Steele)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曾任密歇根大学教授、斯坦福大学教授、哥伦比亚大学教务长。
美国教育学会、国家科学学会、美国哲学学会、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国家科学委员会成员。
曾被授予芝加哥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密歇根大学和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分校荣誉博士学位。
目录
对本书的赞誉
推荐序 刻板印象就在我们身边
译者序
致谢
第1章 起源:从身份和认同说起
1 社会身份,限制和威胁着我们
2 用口哨吹出维瓦尔第乐曲的黑人小伙
3 刻板印象让人承受更多的压力,从而失败
4 这是一种普遍而又强大的阻碍
第2章 发现:为失败寻找原因
1 旁观者的误区:忽视当事人面临的环境
2 少数群体为何取得的成绩不佳?
3 被边缘化的少数群体
4 在校园里制造“少数派”:对孩子过于可怕的压力
5 在实验室制造“少数派”:污名效应
6 为女性的数学能力平反:学界的轩然大波和实验证明
第3章 纵览:无所不在的刻板印象威胁
1 媒体对西雅图超音速队的评价是如何大逆转的
2 被钉在脑门上的名声
3 刻板印象威胁只对女性有效吗?
4 黑人群体面临的身份压力也浮出水面
5 优秀的诅咒:平庸者对身份压力熟视无睹
6 一种现象,多个名字
7 我们每个人,都在与社会身份斗争
第4章 生活:从社会的角度看待身份认同
1 从黑人变成白人的《纽约时报》作家
2 改变身份,就能改变环境,从而改变人生
3 身份的压力占据了我们的思想,挥之不去
4 身份的影响力为何如此强大?——因为它带来了威胁感
5 你和我之间最无关紧要的不同,也可以制造出身份、群体和偏见
6 “希望工程女孩”的故事
第5章 体验:我们都是“少数派”
1 当从多数群体变成了少数群体的时候
2 没有人永远都是多数群体,刻板印象威胁总会找到你
第6章 误区:努力的结果未必都是好的
1 孤独奋斗的结果是恶性循环
2 为了对抗偏见而钻进了牛角尖
3 “过度努力”现象让结果适得其反
第7章 负担:刻板印象威胁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 我们连爱情的感觉都会搞错
2 面对刻板印象威胁时的情绪反应:焦虑
3 面对刻板印象威胁时的生理反应:血压升高
4 面对刻板印象威胁时的思维反应:胡思乱想
5 约翰•亨利的启示:少数群体成功的压力,以及更高的高血压发病率
6 关乎身份,追求卓越需要付出更沉重的代价
第8章 线索:造成威胁感的真正原因
1 女性大法官的困境
2 提醒你是“少数派”的种种线索——把威胁感塞入你的头脑
3 对线索的理解,是可以改变的
第9章 教育:发生在课堂里的博弈
1 即使没有歧视,依然存在压力
2 身份威胁的影响统治着全美大学
3 一位导师带来的转变
4 夸奖无效,强调高标准要求有效
5 换个角度看环境
6 有没有方法改善孩子的表现?
7 几次练习的效果就能持续两年之久
8 有帮助的教学方式大集合
9 营造安全感的效果:只对自强者有效
10 事实证明入学考试高估了落后孩子的成绩?正相反,是低估了!
第10章 距离:身份威胁让我们彼此分离
1 “西南航空专供头等舱”现象
2 并非歧视,而是害怕被当成歧视
3 靠着学习的心态放下身份包袱
第11章 总结:身份是人与人之间的桥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