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新闻(媒体)侵权研究新论》的第一部分是调查数据与研究报告。由于我国法院的统计体系中并不单独统计媒体侵权,因此几乎没有人可以说清楚民法通则生效二十几年来,我国究竟发生了多少媒体侵权案件。这给以数据为对象的研究带来不少困难与不确定性。尽管如此,数据研究一直都在进行,从中国到外国,人们费尽周折搜集案例资料,仅编者所知的统计数据研究成果至少有六至八个,有的发表了,有的并未正式发表。学者们如此热衷研究本身,已经说明“新闻(媒体)侵权”这一命题及数据研究方法的重要。值得注意的是,《新闻(媒体)侵权研究新论》所收集的几篇统计报告所截取的时间段不同,调查对象与范围不同,调查方法也不尽相同,但得出了某些大体一致或相近的统计结果和研究结论,可供参考。
《新闻(媒体)侵权研究新论》的第二部分是论文。按照如下顺序排列:刑事诽谤、名誉侵权构成、举证责任、抗辩体系、隐私、诽谤法发展的国际趋势、其他。论文有三个来源:一是已发表的、较有影响的,如杨立新、魏永征和张鸿霞、周泽的论文;二是《新闻(媒体)侵权研究新论》编者约请作者为《新闻(媒体)侵权研究新论》专门撰写的,如展江、郑文明的论文;三是“中国新闻侵权案例精选与评析”课题项目的副产品。
《新闻(媒体)侵权研究新论》第三部分是一项科研成果:由中国记协委托的科研项目《新闻侵害名誉权、隐私权新的司法解释建议稿》及课题顾问魏永征先生的意见。它反映了新闻界在媒体侵权法制建设方面的强烈诉求,也反映了这一制度建设的复杂性。
作者
《新闻(媒体)侵权研究新论》的第一部分是调查数据与研究报告。由于我国法院的统计体系中并不单独统计媒体侵权,因此几乎没有人可以说清楚民法通则生效二十几年来,我国究竟发生了多少媒体侵权案件。这给以数据为对象的研究带来不少困难与不确定性。尽管如此,数据研究一直都在进行,从中国到外国,人们费尽周折搜集案例资料,仅编者所知的统计数据研究成果至少有六至八个,有的发表了,有的并未正式发表。学者们如此热衷研究本身,已经说明“新闻(媒体)侵权”这一命题及数据研究方法的重要。值得注意的是,《新闻(媒体)侵权研究新论》所收集的几篇统计报告所截取的时间段不同,调查对象与范围不同,调查方法也不尽相同,但得出了某些大体一致或相近的统计结果和研究结论,可供参考。
《新闻(媒体)侵权研究新论》的第二部分是论文。按照如下顺序排列:刑事诽谤、名誉侵权构成、举证责任、抗辩体系、隐私、诽谤法发展的国际趋势、其他。论文有三个来源:一是已发表的、较有影响的,如杨立新、魏永征和张鸿霞、周泽的论文;二是《新闻(媒体)侵权研究新论》编者约请作者为《新闻(媒体)侵权研究新论》专门撰写的,如展江、郑文明的论文;三是“中国新闻侵权案例精选与评析”课题项目的副产品。
《新闻(媒体)侵权研究新论》第三部分是一项科研成果:由中国记协委托的科研项目《新闻侵害名誉权、隐私权新的司法解释建议稿》及课题顾问魏永征先生的意见。它反映了新闻界在媒体侵权法制建设方面的强烈诉求,也反映了这一制度建设的复杂性。
目录
第一章关乎民主的新闻:美国政治体制中的信息危机
新闻业的经济崩溃
谁在跟踪新闻?
新闻执政
证据?关于新闻行业的尴尬事实
把关:何人何事造就新闻?
第一修正案:为什么言论自由不能保证信息的有效畅通
第二章 新闻故事:四种重要的信息倾向性
政党报刊有什么问题?
四种重要的信息倾向性:概述
政治信息体系内生的倾向性
能改造谁?
新闻以及抢夺公共舆论之争
贩卖伊拉克战争
对新闻进行加工
公民、信息和政治
幻象的政治
新闻形象:战略性政治传播
符号政治和战略传播
新闻管理风格和现代总统职位
政府和新闻采编政治学
新闻运作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如何理解报道质量的差异
记者与官员:合作与控制
记者群帮:与群体保持一致的压力
民主,要不要公民参与?
记者与他们的职业
界定客观性:公正、平衡与真实
职业新闻实践
第七章 新闻的政治经济学以及一个新闻时代的终结
新闻公共产品特征的沦丧
用娱乐化信息代替高质量的新闻
公司盈利的逻辑与新闻内容
媒体所有权集中化的影响:为什么政府放松监管不利于公共信息?
技术、经济与社会变迁
媒体融合与把关的缺失
参与协商的公民
公共领域凋零?
美国的新闻与权力:理想与现实
给公民、新闻业者和政治人物的建议
起点:寻求民主与公司社会责任之间的平衡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