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薛定谔的兴趣从纯粹的物理学,转向了对生命与心灵问题的思索。为此,他进行了两场跨界演讲,在都柏林三一学院的系列演讲——“生命是什么”,以及在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演讲——“心灵与物质”。这两场演讲后来被整理出版成《生命是什么》一书。薛定谔的演讲震撼了学术界,号召并激励了一大批优秀的物理学家投入生物学研究,包括因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而获得诺贝尔奖的三位科学家——詹姆斯·沃森、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莫里斯·威尔金斯。这场学科融合带来了20世纪生物学研究的爆发式成长,因此催生了“分子生物学”的诞生。《生命是什么》是能让每个人都受益一生的科学启蒙经典之作。薛定谔的语言轻松、简洁、有趣,即使没有相关学科背景也能读懂。
作者
埃尔温·薛定谔
奥地利物理学家
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现代分子生物学推动者
193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7年获马克思·普朗克奖章
目录
序 言
第一章 古典物理学家对这个主题的探讨
1. 研究的一般性质和目的
2. 统计物理学、结构上的根本差别
3. 素朴物理学家对这个主题的探讨
4. 为什么原子是如此之小?
5. 有机体的活动需要精确的物理学定律
6. 物理学定律是以原子统计学为根据的,因而只是近似的
7. 它们的精确性是以大量原子的介入为基础的。第一个例子(顺磁性)
8. 第二个例子(布朗运动,扩散)
9. 第三个例子(测量准确性的限度)
10. 根号n律
第二章 遗传机制
11. 古典物理学家的设想决不是无关紧要的,而且是错误的
12. 遗传的密码正本(染色体)
13. 身体通过细胞分裂(有丝分裂)而生长
14. 在有丝分裂中每个染色体是被复制的
15. 减数分裂和受精(配子配合)
16. 单倍体个体
17. 减数分裂的显著关系
18. 交换。特性的定位
19.基因的最大体积
20. 很少的数量
21. 不变性
第三章 突变
22. “跃迁式”的突变——自然选择的工作基地
23. 它们生育一模一样的后代,即它们是完全地遗传下来了
24. 定位。隐性和显性
25. 介绍一些术语
26. 近亲繁殖的有害效应
27. 一般的和历史的陈述
28. 突变作为一种罕有事件的必要性
29. X射线诱发的突变
30. 第一法则。突变是个单一事件
31. 第二法则。事件的局限性
第四章 量子力学的证据
32. 古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不变性
33. 可以用量子论来解释
34. 量子论——不连续状态——量子跃迁
35. 分子
36. 分子的稳定性有赖于温度
37.
38. 第一个修正
39. 第二个修正
第五章 对德尔勃留克模型的讨论和检验据
40. 遗传物质的一般图景
41. 图景的独特性
42. 一些传统的错误概念
43. 物质的不同的”态”
44. 真正重要的区别
45. 非周期性的固体
46. 压缩在微型密码里的内容的多样性
47. 与事实作比较:稳定性的程度;突变的不连续性
48. 自然选择的基因的稳定性
49. 突变体的稳定性有时是较低的
50. 温度对不稳定基因的影响小于对稳定基因的影响
51. X射线是如何产生突变的
52. X射线的效率并不取决于自发的突变可能性
53. 回复突变
第六章 有序,无序和熵
54. 从模型得出的一个值得注意的一般结论
55. 秩序基础上的有序
56. 生命物质避免了趋向平衡的衰退
57. 以“负熵”为生
58. 熵是什么?
59. 熵的统计学意义
60. 从环境中引出“有序”以维持组织
第七章 生命是以物理学定律为基础的吗?
61. 在有机体中可以指望有新的定律
62. 生物学状况的评述
63. 物理学状况的综述
64. 明显的对比
65. 产生有序的两种方式
66. 新原理并不违背物理学
67. 钟的运动
68. 钟表装置毕竟是统计学的
69. 能斯脱定理
70. 摆钟实际上是在零度
71. 钟表装置与有机体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