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二十年代关中中部的张家寨子,自祖上传下两个大户,一为进士张家,一为扁担张家。进士出身的张蟠自视为本族的最高统治者,鄙视因做生意发财的扁担出身的张家骏,双方为争夺本村的统治权,早就在明争暗斗了。偏巧张家骏亡夫弟媳,村上美貌无双的小寡妇一根葱突然有了身孕,张蟠借助时机,以维持风化为名一举大动干戈。张家骏为表明清白,也要求查惩奸夫不料,道貌岸然的张蟠,却被本村穷汉的老婆棉花蛋三嫂诱惑,落入别人的算计之中……本书故事扣人心弦,情节跌宕,创作手法细腻,为一部可读性较强的作品。
作者
柏杨的杂文始终流宕着一股为底层平民伸张正义的激情,对社会任何不平等的现象,柏杨都给予关注,并毫不留情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也是柏杨的杂文极富号召力所在,他为所有受损害的弱者叫屈,为底层被蹂躏者鸣冤,这使得他的作品成为平民百姓最好的精神抚慰。在柏杨的杂文叙述中,“柏杨”始终把自己作为一个底层平民的角色来处理,这种处理绝无任何矫情的成分,而是显得亲切朴实,平易近人。对平等正义的呼唤,这与柏杨的身世经历也密切相关。柏杨在他的回忆录与诸多杂文中也不时地提到他年幼时的孤儿处境,他一生的艰难坎坷,这使他始终对下层民众的生存艰辛有着切身的体会,每当他看到生活中的不平等现象时,他就抑制不住他的悲愤之情。柏杨讲的平等正义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大道理,不是学院派式的法理争辩,也不是革命家的起义造反,只是世俗社会,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是新闻媒体每日翻新的奇闻轶事。柏杨谈论社会之平等正义,没有那些所谓高深的革命真理与伟大的革命目标,他只是作为一个平民,作为一个人所要获得的基本生存权力,理应要得到的尊重与尊严。在柏杨后来结集出版的《我们要活得有尊严》,收录了他历经沧桑后的一些篇章,岁月的磨洗,老先生一如既往,抨击丑陋,倡导平等尊严。可以说,柏杨后来的政论色彩更重些,但也没有失去他所具有的平民本色。 本书为《柏杨杂文精选·反思系列》之一,收录了柏杨的百来篇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