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

当当

书籍简介

内容

在中国古代艺术理论中,书法理论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艺术理论中最宝贵的遗产。不认真研究我国古代的书法理论而希望在书法上有所作为,这是难以想象的。古代书法去今久远,但他们的书法创作实践、书法艺术理念对今人学习书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年代久远,古代书论文字让一般的书法爱好者阅读起来略为吃力,尤其是对古人书论蕴含的艺术哲理难以领略,这不能不说是今人研习书法的遗憾。历代书论难于书法碑帖流传的原因有二:一是人们学习书法一般是以练字为主,不太重视书法理论的学习;二是书论不像字帖那样能直接临摹,是纯理论文字。

本书是《历代书论释译楷书丛帖》中的一册,采取了“文配书”的方法,即将书论写成“字帖”,解释原文词义,对技法书论加配例字,以提高古人书论的可读性,增加临摹性。本书每类法则配以相应的佐证,使其说服力更强,还根据各法要求,适当夸张例字特征锦上添花,“文配书”还准确表达了永字八法的创作渊源。

作者

在中国古代艺术理论中,书法理论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艺术理论中最宝贵的遗产。不认真研究我国古代的书法理论而希望在书法上有所作为,这是难以想象的。古代书法去今久远,但他们的书法创作实践、书法艺术理念对今人学习书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年代久远,古代书论文字让一般的书法爱好者阅读起来略为吃力,尤其是对古人书论蕴含的艺术哲理难以领略,这不能不说是今人研习书法的遗憾。历代书论难于书法碑帖流传的原因有二:一是人们学习书法一般是以练字为主,不太重视书法理论的学习;二是书论不像字帖那样能直接临摹,是纯理论文字。

本书是《历代书论释译楷书丛帖》中的一册,采取了“文配书”的方法,即将书论写成“字帖”,解释原文词义,对技法书论加配例字,以提高古人书论的可读性,增加临摹性。本书每类法则配以相应的佐证,使其说服力更强,还根据各法要求,适当夸张例字特征锦上添花,“文配书”还准确表达了永字八法的创作渊源。

目录

上编 答问
特殊的工具
一大进化
八法――三个方面
两种力
横竖劲
精妙的譬喻
藏锋怎么讲
芒角
剩语

中编 分论
中国书道――(“聿”字左下加三撇)学
小引
立名
汉字书法的源头在哪儿
书写之道
汉字三源说
笔与毛笔
笔墨是宝
说“法”
笔精墨妙
毛笔的分类与品评
书家与笔工
羊毫何时成为风尚
会使用毛笔吗
“锋”是精气神
“藏锋”
书道圣经
劲险媚好
沉著的深义
“沉著”与“涩行”
永字八法
永字之思
八法一览表
八法的要义
1.点
2.横画
3.直――竖笔
4.钩
5.短横或“仰撇”
6.长撇与短撇
7.捺――发波
八法小结
“法”的胜义
圆与方
侧与中、正
瘦与肥
势与变
范本
兰亭序
右军与遒媚
兰亭奇致

下编 综论
书学笔法考佚
说“遒媚”――古典书法美学问题之一
(“聿”字左下加三撇)学初议
(“聿”字左下加三撇)学讨源――中国书法奥秘的通俗解说
石涛“一画”论与中国书画艺术精神
石涛《画谱》(一画章第一)解义
校后记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