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经常会有迷茫的年轻人和发展陷入瓶颈的中年人找不到人生的方向,他们听说过很多关于“如何确定什么是自己想做的事”的理论,比如:想做的事就是能够一直对之保持激情的事。但在作者八木仁平看来,并非如此。
本书是一本“超简单、超有效的自我认知指南”,帮助你拨云驱雾,用自我认知三大法则、五个步骤,快速找到自己,并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在社会更加复杂多元化的当下,本书适用性甚广,不仅有助于帮刚毕业的大学生找到方向,还有助于工作几年想要转行、人到中年遭遇发展瓶颈的成熟职场人找准自身定位,以及那些准备重新踏入职场的全职妈妈等非工作、半工作状态的人找到全职工作的热情所在。
作者
八木仁平
日本Meee株式会社创始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毕业后曾一度因为找不到工作的意义而陷入抑郁情绪。为了找到真正想做的事情,他开始埋头研究“自我认知”的方法,亦是自己方法论的受益者。当其将研究方法公布在自己的博客上后,累计浏览量高达2600万,Twitter粉丝数超过24000人。很多日本年轻人都找他做过职业咨询,平均每年帮助200多位大学生、职场人找到他们真正想做的事。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阻碍找到“想做的事”的五种错误思维
错误① 必须是“能坚持一辈子的事情”
错误② 找到想做的事时会有“命中注定的感觉”
错误③ 必须是“对别人有益的事”
错误④ 必须“多行动”才能找到
错误⑤ 想做的事不能变成“工作”
第二章 我们为什么会“不知道想做什么而一直在迷茫”
在便利店做兼职被辞退后,通过找到“想做的事”实现人生逆袭
“既然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就只有行动起来”,这种想法中包含的陷阱
“一直迷茫的人”和“走自己道路的人”之间唯一的区别
第三章 “能最快找到想做的事的公式”——自我认知法
不知道“想做的事”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不知道这句话的含义
不是靠“直觉”而是靠“逻辑”找到想做的事
通过自我认知法的三大支柱找到“想做的事”
公式①“喜欢的事x擅长的事=想做的事”其中的内涵
到底什么是“想做的事”
公式②“喜欢的事x擅长的事x重要的事=真正想做的事” 其中的内涵
从“重要的事(价值观)”中衍生出“工作目的”
“真正想做的事”的具体案例
在“就职·跳槽面试”中战无不胜的原因
自我认知法规则①:“以喜欢的事作为职业”的想法是错误的
自我认知法规则②:在“喜欢的事”之前,先从“擅长的事”中寻找
自我认知法规则③:不要考虑“具体的实现手段”
第四章 找到指引人生的指南针——“重要的事”
保持动力不减的工作方法
先要理解“目标”和“价值观”的区别
辨别“真实价值观”和“虚假价值观”的方法
5个步骤找出真正的价值观
无法很好地回答出问题时的两种应对方法
– STEP1 :回答五个问题,找出“价值观关键词”
– STEP2:形成“价值观思维导图”,整理思路
– STEP3 :从“以他人为中心”转变为“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
– STEP4 :制作“价值观排行榜”,确定优先顺序
– STEP5 :确定“工作目的”,工作自然就能顺利进行
第五章 只要找到“擅长的事”都可以应用到工作中
何为“擅长的事”
由“努力改变自己”变成“努力发挥自己的长处”
“励志成功类书籍”读得越多越易失去自信
突出“优点”,变成不可替代的存在
回答五个问题,找出自己“擅长的事”
总结优点,制作《自己的使用说明书》
第六章 找到“喜欢的事” 和努力说再见
何为“喜欢的事”
“为钱工作的人”比不过“因为喜欢而工作的人”
“因为喜欢棒球,所以选择从事与棒球相关的工作”是错误的
“可以作为工作的爱好”和“不能作为工作的爱好”之间的区别
-回答五个问题,找出自己“喜欢的事”
第七章 决定“真正想做的事” 活出“真实的自己”
现在马上放弃“为了将来而活”的想法
“想做的事”即使是“假设”也没关系
两个步骤决定“真正想做的事”
-STEP1- 用“喜欢x擅长”的方法,假设自己想做的事
STEP2- 根据“工作目的”确定“想做的事”
第八章 施展自我认知的魔法 “使人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何找到实现“想做的事”的手段
掌握自我认知法,今后再也不会失败
成功并不是“达成目标”,而是“活出自我的这个瞬间”。
尽快从寻找想做的事中“解脱”出来,成为“忘我的自己”
结束语
致谢
卷末特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