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成长

二次成长

当当

书籍简介

内容

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人格中许多重要的部分,如安全感、存在感、自信心等,都在0-18岁的成长过程中逐渐成型。

但由于原生家庭和成长环境等的影响,很多人往往都没能形成理想的人格,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人格缺失:缺乏安全感、自卑、懒癌+拖延症、不愿承担责任、遇事没主见……

不过,得益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世界的极强的可塑性,每个人都有二次成长的机会,能够对已经定型的人格进行重塑。

本书是一本可供读者自查自用的心理手册,通过带读者回溯0-18岁的5个成长阶段,引导读者逐一筛查17种内心缺失,作者还以自身经历为例,亲身示范19个方法工具箱的使用,教会读者如何独立使用书中方法,系统性地弥补内心缺失、优化心智模式,解决种种心理问题,实现自我的二次成长。

作者

王瑞

“对于任何一种缺失,不去试图掩盖或毁灭它,而是把它变成值得信任的伙伴。”

毕业于美国波士顿学院心理咨询专业,现于中美精神分析联盟精神分析高级组项目进行专项训练。B站知名心理科普up主“安慰记心理小店”,旨在将心理学变成一种生活方式,现已帮助上万人实现自我的二次成长。

目录

1 寻找早年印记(1岁之前)

第一节 存在感——和世界建立信任的开始

存在感是生存的理由

健康的存在感VS不健康的存在感

究竟谁在“操控”谁

方法工具箱:出生证明、访谈提问

第二节 分裂感——“好”和“坏”怎么会同时存在

为什么我感觉不到自己的完整

妈妈是人生的第一面镜子

完美的家庭,也会有创伤

方法工具箱:分裂时刻、断奶访谈、融合练习

第三节 安全感——普通的生活,却变成了战场

安全感就是健康的自恋

我是什么类型的安全感

“月亮绕地球”保护法

方法工具箱:安全感自检手册

第四节 信任感——对自己无条件的爱

无法相信任何人,包括自己

方法工具箱:信任拼图

2 初现自我轮廓(1-3岁)

第一节 探索欲——碰撞出自我的轮廓

世界很大,都是我的

父母是后盾VS父母是阻碍

自我的初现

方法工具箱:舒适圈的边界

第二节 羞耻感——不能见光的枷锁

羞耻感的种子

健康的羞耻感VS不健康的羞耻感

把羞耻感带入了关系中

方法工具箱:日光浴

第三节 自我怀疑——价值判断初现

自我怀疑的破坏性

我怀疑 VS 被怀疑

方法工具箱:怀疑你的怀疑

第四节 没有主见——学会和“小恶魔”相处

如厕训练

可怕的两岁

方法工具箱:做自己的“父母”

3 建立自我价值(4-5岁)

第一节 自尊——精神存在的必需品

全或无的自尊

无助模式

“应该”如何影响你的自尊

方法工具箱:自尊策略“大洗牌”

第二节 内疚感——向成人转变的前奏

主动VS内疚

“我错了,但是下次我还干”

自我惩罚和报复

方法工具箱:剥洋葱

第三节 责任感——自由的能力

不负责与渣

负责与独立

方法工具箱:不愿意还是没能力

第四节 价值感——我在这个世界上,不多余

无价值感背后的漫长链条

被世俗标准干扰的价值感

方法工具箱:重塑价值感

4 重塑自我心智(6-11岁)

第一节 多维度自我——一切都和我有关

我是谁?都可以

现实自我VS理想自我

自我的边界:共同约束和惩戒

方法工具箱:去掉人设

第二节 行动——为什么我们讨厌努力

兴趣伙伴

动物伙伴

拖延症的前世今生

方法工具箱:活力重组

第三节 胜任感——要向自己邀功呀

自知之明:归因

全力以赴:期望和价值

生活不能自理VS工作狂

方法工具箱:归因模式大换血

第四节 自卑感——小社会的冲击

朋辈压力

心理韧性

自尊再讨论:个性塑造

方法工具箱:自卑之花

5 拥有完整人格(12-18岁)

第一节 自我统一,修补过去——历史遗留的漏洞

自我大爆炸

思维的不成熟性

发展的过渡期:缝缝补补

方法工具箱:缝纫机

第二节 情窦初开,危机四伏——爱,确实让人完整

我动心了

孤独感

假性亲密

方法工具箱:亲密模式之钥

第三节 自我延续,未完待续——青春期结束时的四种自我类型

同一性早闭——逃避

同一性延缓——叛逆

同一性扩散——迷茫

同一性获得——个性

方法工具箱:三个“我”

成长彩蛋 迟到的“成人叛逆”

心理独立的命门

不要忽略梦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