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近代梁启超著。发表于1920年3月上海《时事新报》。收入《饮冰室合集》时,作了删削,改名《欧游心影录节录》。全文分八个部分。记述沿途自然风光、风土人情,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各国人民造成的灾难及世界影响,详述了游历经过和感想。认为当时欧洲资产阶级文明已经破产,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不能解决中国问题。反对和抵制当时的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认为社会主义是由欧洲的工业革命孕育出来的,“在没有工业的中国,想要把他悉数搬来应用,流弊有无,且不必管,却最苦的是搔不着痒处”。主张用“东方文明”,即中国和印度的传统封建文化来救中国。但也认为在宣扬孔、孟、墨等中国固有的文化精神时,还“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把自己的文化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他,叫他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文化系统”;“把这个新系统往外扩充,叫人类全体都得着他的好处”。
作者
梁启超(1873年~1929年),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学者,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的文章富有独特的历史视角,令人深思,给人以启蒙,在学术研究上成就非凡,主要著作有《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少年中国说》等。
目录
第一章 欧游中之一般观察及一般感想
上篇 大战前后之欧洲
一 楔子
二 人类历史的转捩
三 国际上隐患
四 各国生计及财政破产
五 社会革命暗潮
六 学说影响一斑
七 科学万能之梦
八 文学的反射
九 思想之矛盾与悲观
十 新文明再造之前途
十一 物质的再造及欧局现势
下篇 中国人之自觉
一 世界主义的国家
二 中国不亡
三 阶级政治与全民政治
四 着急不得
五 尽性主义
六 思想解放
七 彻底
八 组织能力及法治精神
九 宪法上两要点
十 自治
十一 社会主义商榷
十二 国民运动
十三 中国人对于世界文明之大责任
第二章 欧行途中
一 北京上海
二 南洋所感
三 舟中杂诗
第三章 伦敦初旅
一 战后雾中之伦敦
二 威士敏士达寺
三 一九一九年英国总选举前政界情形
四 总选举后之新国会
五 下议院旁听
六 巴力门逸话
第四章 巴黎和会乌瞰
一 和会主体国及其他新造国
二 和会会议的种类
三 和会中重要人物
四 和会议题
五 和会琐记
第五章 西欧战场形势及战局概观
一 提纲
二 开战及马仑之役
三 凡尔登之役及其后
四 最后之决胜
五 德国失败之原因
第六章 战地及亚洛二州纪行
一 首途
二 凡尔登
三 亚尔莎士、洛林两州
四 莱因河右岸联军驻防地
第七章 国际联盟评论
一 导言
二 《联盟规约》成立之经过
三 《联盟规约》要点略评
第八章 《国际劳工规约》评论
一 《国际劳工规约》来历
二 《国际劳工规约》要点略评
新旧译名对照表
梁启超先生学术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