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陀思妥耶夫斯基于1878年开始写作《卡拉马佐夫兄弟》。小说的发端就能发现陀思妥耶夫斯基早年深受的几处影响的痕迹。例如他此时深受俄国哲学家和思想家Nikolai Fyodorovich Fyodorov的影响。Fyodorov推崇基督教中“凡人通过向耶稣对先辈的过错进行弥补达到救赎与重生,从而达到天下大同” 的理念。陀思妥耶夫斯基辛辣地将这场弑父案表现为未被这种意识形态所必然遭致的结果。故事中的兄弟不但不为举止荒唐的父亲赎罪以求得重生,反而串通一气对父亲的死推波助澜,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这正是人类不统一的体现。
宗教与哲学虽深刻影响着陀思妥耶夫斯基自己以及他笔下人物的命运,然而一个更大的悲剧却彻底改变了小说的命运。1878年5月,陀思妥耶夫斯基年仅3岁的儿子阿辽沙 离开了人世,这也打断了小说的进度。陀斯妥思耶夫斯基遭受了空前巨大的打击,因为他儿子正是死于是家族遗传的癫痫病。他将对于儿子离世的悲伤写在小说中,将阿辽沙这个与儿子同名的人物设置为贯穿始末的英雄并赋予它所有为自己敬仰与寻求的美德。这份心痛也被揉和进了小说中退伍上尉斯涅吉辽夫 与他的儿子伊柳沙 的故事中。
作者
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国作家。出身于小贵族家庭,童年在莫斯科乡间度过。1846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穷人》,受到高度评价。1848年发表中篇小说《白夜》。1849年因参加反农奴制活动而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刑满后重新投入文学界,相继发表了长篇小说《被欺凌和被侮辱的》、《罪与罚》、《白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和中篇《地下室手记》等,为俄国文学留下一笔宝贵的遗产。他擅长通过人物病态的心理分析和人物意识的表述来塑造人物;他运用象征、梦幻、梦境、意识流等艺术手法,使作品通篇紧张压抑,情节发展紧凑急促、悬念迭起、震撼人心。作品的开创性意义和他人难以企及的成就已为举世所公认,许多现代派作家更将他.奉为宗师。
目录
作者的话
第一部
第一卷 一个家庭的历史
一 费多尔·巴夫洛维奇·卡拉马佐夫
二 被扔在一边的长子
三 续弦和续弦生的子女
四 幼子阿辽沙
五 长老们
第二卷 不适当的聚会
一 来到修道院
二 老丑角
三 有信仰的村妇们
四 信念不坚的太太
五 将来一定会这样,一定会这样!
六 这样的人活着有什么用!
七 向上爬的宗教学校学生
八 乱子
第三卷 好色之徒
一 下房
二 丽萨维塔·斯麦尔佳莎娅
三 热心的忏悔(诗体)
四 热心的忏悔(故事)
五 热心的忏悔(“脚跟朝上”)
六 斯麦尔佳科夫
七 争论的问题
八 喝着白兰地的时候
九 色鬼
十 两人在一起
十一 又一个失去了的名誉
第二部
第一卷 折磨
一 费拉庞特神父
二 在父亲家里
三 和小学生们相遇
四 在霍赫拉柯娃家
五 客厅里的折磨
六 农舍里的折磨
七 在清新空气里
第二卷 赞成和反对
一 婚约
二 斯麦尔佳科夫弹吉他
三 兄弟俩互相了解
四 叛逆
五 宗教大法官
六 暂时还很不清楚的一章
七 “跟聪明人谈谈也是有好处的
第三卷 俄罗斯教士
一 佐西马长老和他的客人
二 已故司祭佐西马长老的生平,阿历克赛
费多罗维奇·卡拉马佐夫根据他的自述
编写(传略)
三 佐西马长老的谈话和训言
第三部
第一卷 阿辽沙
一 腐臭的气味
二 那样的时刻
三 一棵葱
四 加利利的迦拿
第二卷 米卡
一 库兹马·萨姆索诺夫
二 猎狗
三 金矿
四 在黑暗里
五 突然的决定
六 我也来了!
七无可争议的旧情人
八 梦呓
第三卷 预审
一 彼尔霍金官运的开端
二 报警
三 灵魂的苦痛。第一次磨难
四 第二次磨难
五 第三次磨难
六 检察官捉住了米卡
七 米卡的重大秘密。别人对他发出嘘声
八 证人的供词。婴孩
九 米卡被带走了
第四部
第一卷 男孩子们
一 柯里亚·克拉索特金
二 小孩子
三 小学生
四 茹奇卡
五 在伊留莎床边
六 早熟
七 伊留莎
第二卷 伊凡·费多罗维奇哥哥
一 在格鲁申卡家里
二 病足
三 小魔鬼
四 赞美诗和秘密
五 不是你!不是你!
六 跟斯麦尔佳科夫的第一次晤面
七 再访斯麦尔佳科夫
八 跟斯麦尔佳科夫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晤面
九 魔鬼。伊凡-费多罗维奇的梦魇
十 “这是他说的!
第三卷 错判的案子
一 致命的一天
二 危险的证人
三 医生鉴定和胡桃一磅
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