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本书将积极教育所提倡的“非认知教育”与当代只关注“智力、知识、技能”的认知教育相结合,旨在将当代教育与积极心理学有序结合,帮助莘莘学子认识自我,丰富内心世界,感悟生命的美好,最终实现自我价值,拥有蓬勃发展的人生,同时帮助每位老师都体验到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感和事业成就感,从而使他们致力于积极创建积极和谐的校园,培养乐观、积极向上的好孩子。 本书作者是国内积极心理学领域中的领军人物——曾光、赵昱鲲等。本书适合所有想拥有蓬勃而幸福的人生的人士阅读。
作者
曾 光
·清华大学—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联合培养在读博士
·国际积极教育联盟中国区特别代表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积极心理学应用硕士
·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中心积极教育课题组组长
·国家教育部十二五教育研究课题积极教育子课题负责人
赵昱鲲
·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
·国际积极心理学协会驻华代表
·美国《积极心理学日报》专栏作家
·清华大学—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联合培养博士
·师从“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博士
·参与创建了全球华人积极心理学协会并任副主席
目录
导言1
第 1 章积极教育的理论模型与实践方式5
积极心理学是什么 6
积极教育是什么 9
积极教育的内涵和意旨 11
积极教育之特性——良好整合于现有的德育体系 15
积极教育的中国本土化 16
积极教育的核心模型——“六大模块、两大系统” 17
积极教育的基本实践方式 24
第 2 章品格优势与美德27
品格优势与美德理论 28
优势教育 41
怎样进行优势教育 45
优势教育实践方法 47
第 3 章积极情绪53
积极情绪的力量 59
如何培养积极情绪 67
第 4 章投入81
福流:一种沉浸体验 82
如何激发学生的福流体验 93
第 5 章积极关系101
人际关系 103
人际关系的起源 104
积极关系为何重要 105
拥有积极关系,帮助大脑重塑 108
拥有积极关系,更具幸福感和心理韧性 108
建立积极关系的钥匙 110
非语言和语言沟通 112
善意与助人 116
积极关系在教育中的运用 118
积极的同伴关系 118
积极的师生关系 121
第 6 章意义127
意义是人类进步的驱动力 128
我们如何理解意义 131
意义从何而来 133
价值观影响你的意义感 135
对人生意义的追求是个性化的过程 136
发现意义的教育 137
如何进行意义教育 138
找到生活中的意义感 140
第 7 章成就145
成就与幸福 147
影响成就获得的心理因素 148
行动的关键——自我效能 148
成功的终极品质——坚毅 150
挥洒汗水的正确姿势——刻意练习 154
培养成长型思维 155
如何离成就越来越近 155
一种教育模式:KIPP 158
第 8 章心理韧性161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理解——心理韧性 163
管中窥豹,心理韧性的“成分表” 166
心理韧性并非出自“孤胆英雄” 170
养成心理韧性的七种技巧 171
第 9 章国际积极教育发展现状185
国际积极教育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186
国际积极教育的实证案例 191
各国政府在积极教育方面的政策与发展 197
第 10 章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的积极教育实践及其效果199
积极教育合作项目学校简介 200
积极教育项目的实证效果 207
总结 230
声明与致谢231
参考文献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