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本教材正是适应高职财经商贸类专业建设与发展,适应结构化、模块化专业课程教学要求,加强课程数字化建设和改造,推动混合教学模式改革,联合企业开发的新形态教材。本教材以经济学内在逻辑联系为基础,以经济思维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为核心,强调经济学的应用性以及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性,在课程内容上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及经济学的新方向如行为经济学等进行阐述和介绍。
作者
《全国农业职业教育精品教材•经济学基础(第2版)》是基于2005年出版的《经济学基础》一书修订的,经过修订,教材更能体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更加反映了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在兼顾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前提下,根据够用实用的原则,着重加强实践环节。通过经济实例分析,把经济学的知识和原理通俗化、感性化。教材强化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为专业后续课程打牢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
《全国农业职业教育精品教材•经济学基础(第2版)》共13章,第一章经济学导论,主要介绍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二章到第八章是微观经济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市场供求关系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生产者行为分析、成本分析、市场类型分析、分配理论和政府对微观经济的调控。第九章到第十三章是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国民经济的宏观指标、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经济增长理论和国际经济基本知识。
《全国农业职业教育精品教材•经济学基础(第2版)》适用于高职高专经济与管理类专业,也可作为成人教育经济与管理类专业教材,以及管理干部培训用教材。
目录
第1章 经济学概述
1.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1.1 稀缺性与经济学
1.1.2 选择与资源配置
1.1.3 资源利用
1.1.4 经济学与经济制度
1.2 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1.2.1 微观经济学
1.2.2 宏观经济学
1.2.3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1.3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3.1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1.3.2 实证分析方法
1.3.3 实证分析工具
本章小结
案例分析
复习与思考
第2章 价格理论
2.1 需求
2.1.1 需求与需求的表示
2.1.2 影响需求的因素
2.1.3 需求定理
2.1.4 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2.2 供给
2.2.1 供给与供给的表示
2.2.2 影响供给的因素
2.2.3 供给定理
2.2.4 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2.3 价格的决定
2.3.1 均衡价格
2.3.2 均衡价格的形成
2.3.3 均衡价格的变动
2.3.4 均衡价格理论的应用
2.4 弹性
2.4.1 弹性的一般理论
2.4.2 需求价格弹性
2.4.3 供给弹性
2.4.4 弹性理论的应用
本章小结
案例分析
复习与思考
第3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3.1 效用
3.1.1 效用的含义
3.1.2 效用的特点
3.1.3 效用的两种表示方法
3.2 基数效用理论
3.2.1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3.2.2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2.3 消费者均衡
3.3 序数效用理论
3.3.1 无差异曲线
3.3.2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3.3.3 边际替代率
3.3.4 消费可能线
3.3.5 消费者均衡
3.4 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应用
3.4.1 替代效应
3.4.2 收入效应
3.4.3 正常商品、劣等商品与吉芬商品效应
3.4.4 恩格尔系数
3.4.5 消费者剩余
本章小结
案例分析
复习与思考
第4章 生产理论
4.1 生产及生产要素
4.1.1 企业与生产
4.1.2 生产要素与生产函数
4.2 短期生产函数
4.2.1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4.2.2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4.2.3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4.3 长期生产函数
……
第5章 市场理论
第6章 分配理论
第7章 市场失灵与经济政策
第8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第9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10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
第11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12章 宏观经济政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