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在西方,有关创伤与复原的论述颇丰,其中最通俗易懂之作当属朱迪思·赫尔曼(Judith Herman)的《创伤与复原》。此书对“心理创伤”的来源与内涵有很清楚的定义,受害者在压倒性的力量下陷于无助,从而形成一种强烈的恐惧、失控,乃至受到毁灭性威胁的感觉。这种压倒性的力量,可以是地震、台风这类的天灾,也可能是战争、性侵害等暴行。当然,除了直接伤害以外,社会往往会成为创伤受害者的另一种压力来源。对心理创伤患者的拯救,要想获得真正的效果,就不得不面对人类在自然界中的脆弱,以及人性中的丑陋与邪恶。但这些负面之物却恰恰是人们躲还来不及、眼不见为净的东西,受害者一方或许追求忘记创伤的经历,但阴霾却挥之不去,而赫尔曼笔下却提供了颇具启发性的复原之道——这是一种非同一般的谈话治疗,被解放的将不仅是患者的痛苦记忆,更有助于患者周边环境与氛围的改造。
作者
朱迪思•赫尔曼(Judith Herman)
美国顶级创伤与虐待专家,哈佛医学院精神病学系的临床教授,剑桥医院暴力受害者课程的培训主管。她也是位于马萨诸塞的妇女心理健康联盟的创立者。
赫尔曼于1996年获颁国际创伤应激研究学会的终身成就奖。
目录
推荐序一与创伤真正和解
推荐序二穿越创伤的旅程:为了重生
前言记住暴行,揭露真相
第一部分创伤性障碍
第1章一段被遗忘的历史
面对人的脆弱性与劣根性
歇斯底里症的英雄时代
喝彩渐歇,英雄退却
战争创伤神经性官能症
难以磨灭的长期烙印
两性战争中的战场神经性官能症
第一次进入公共讨论的领域
第2章恐怖经历
自我防御系统瓦解之后
过度警觉
记忆侵扰
禁闭畏缩
创伤症状的矛盾冲突
第3章外部关系的断绝
受损的自我
脆弱性与适应性
社会支持的影响
最亲近之人的评价
社群的角色
第4章囚禁
心理上的支配
断绝与外界的联结感
彻底投降
长期创伤症候群
人际关系的重大改变
第5章受虐儿童
受虐环境
双重思想
双重自我
对身体的攻击
长大的孩子
第6章一个全新的诊断分析
错误的诊断标签
新概念的需要
成为精神科患者的创伤患者
第二部分复原的阶段
第7章治疗关系
首要原则:恢复自主权
创伤性移情作用
创伤性反向移情作用
卷入受害者与加害者的冲突里
治疗契约
治疗师的支持系统
第8章安全
给难题命名
恢复主导权
建立安全环境
照顾自己,掌控身体
完成第一阶段
第9章回顾与哀悼
重建创伤故事
转化创伤记忆
哀悼创伤导致的损失
第10章重建联系感
学习战斗
与自己和解
重新与人建立心理联系
追寻创伤患者的使命
创伤的解脱
第11章共通性
借助他人找回自己
为安全而组建的团体
回顾与哀悼的团体
团体帮助成员,成员启发团体
临别的仪式
再创联系的团体
后记创伤的矛盾冲突仍未休
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