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岁月

光辉岁月

书名: 光辉岁月作者: 北京日报[记事]采写组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9-10价格: 29.00元页数: 336isbn: 9787506350709评分: 5 (豆瓣)

正版购买


内容

《光辉岁月:我们的新中国记忆》内容简介:在“易碎”平台上创制较为耐久的产品,是近年来我们的一种努力。2007年推出“纪事”,为其中重要一步。这样做的动机,并非单纯出于应对传媒变局的自身需要,更多地还是源自报纸、报人作为时代守望者、历史记录者的职业使命感。

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昨天的历史反过来又构成今天的新闻。从这意义上,媒体拥有天然便利,来提供一种将新闻与历史对勘的机制。当信息纷纭,新闻里呈现的世界因瞬息百变而使人感到迷乱困扰,此时,历史给出的坐标系可以帮助人们沉静下来,界定方位,检视自己由何处出发、已走出多远,并再次确认行进的方向。尤其是处发展变革之世,面对希望与矛盾共生的局面,回望一路艰辛、一路辉煌,有助于人们从中汲取继续披荆斩棘的信心和力量。

作者

《光辉岁月:我们的新中国记忆》内容简介:在“易碎”平台上创制较为耐久的产品,是近年来我们的一种努力。2007年推出“纪事”,为其中重要一步。这样做的动机,并非单纯出于应对传媒变局的自身需要,更多地还是源自报纸、报人作为时代守望者、历史记录者的职业使命感。

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昨天的历史反过来又构成今天的新闻。从这意义上,媒体拥有天然便利,来提供一种将新闻与历史对勘的机制。当信息纷纭,新闻里呈现的世界因瞬息百变而使人感到迷乱困扰,此时,历史给出的坐标系可以帮助人们沉静下来,界定方位,检视自己由何处出发、已走出多远,并再次确认行进的方向。尤其是处发展变革之世,面对希望与矛盾共生的局面,回望一路艰辛、一路辉煌,有助于人们从中汲取继续披荆斩棘的信心和力量。

目录

推荐序 权利不会自己掉下来
巴士上的民权之母
1.让天地变色/003
2.隔离的乡土/008
3.水的颜色和味道/011
4.杜波伊斯、犹太财团和NAACP/013
5.“斯科茨伯里男孩”事件/017
6.识字测试、投票税/020
7.“布朗案”激发黑人雄心/024
8.“高地”研修/027
9.从道格拉斯到卡尔文/030
10.完美的控诉者/034
11.让我们一起行动吧/037
12.“我们被自己惊呆了”/041
13.“我的脚很累,但我的灵魂却逍遥自在”/045
14.一个国家的感念/051
我曾到达山巅
1.“菜鸟”牧师初登历史舞台/057
2.“仗剑而生者,必殁于剑下”/061
3.拉斯廷出招/065
4.什么才是非暴力?/070
5.阔步迈向自由/074
6.一个黑人神童的大志向/079
7.“我很高兴你没打喷嚏”/084
8.“入座”行动/086
9.问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自由!/089
10.阿尔巴尼的败仗/093
11.“我们有能力把监狱填满”/096
12.且把“公牛”变“阉牛”/101
13.“我有一个梦想”/104
14.密西西比“自由之夏”/110
15.胡佛“毁金计划”,诺贝尔和平奖/115
16.塞尔玛——唤醒美国/119
17.“现在他们却来嘘我”/125
18.“因为我曾到达山巅”/131
做任何值得一做之事
1.金,或者马尔科姆?/139
2.在希望与噩梦中挣扎/143
3.如鱼得水的“小弟”/147
4.狱中“撒旦”的皈依/149
5.就像一粒火花引燃一场大火/151
6.“源自仇恨的恨”/153
7.美国头号黑人怒汉/157
8.走进大学/161
9.与奥塞·戴维斯结为挚友/165
10.“有一天你会的”/167
11.幻灭与决裂/171
12.历史的一分钟温情/173
13.不再与所有白人为敌/176
14.“我不介意与人类握手”/181
15.“我来塞尔玛,不是为了和金对着干”/185
16.“我付出的代价是整整十二年”/190
17.“埋下的不是一个人,而是种子!”/193
18.“我已尽量做到最好”/198
法庭上的革命者
1.体系内的爆破手/207
2十五岁少年的自尊之源/210
3.校长惩罚与餐桌辩论/213
4.学费,休斯,校园公投/216
5.霍华德法学院/220
6.休斯顿的得意门生/223
7.“马戈特报告”/225
8.回击马里兰法学院/227
9.NAACP总部的刺头律师/229
10.联邦最高法院的首度胜诉/232
11.“我只在乎不受‘私刑党’迫害”/234
12.“摩根案”判决的微言大义/237
13.“请最高法院大法官回避”/238
14.向种族隔离发起正面攻击/241
15.“斯威蒂案”带来重大转折/242
16.决战奇谋/245
17.查尔斯顿的社会学交锋/247
18.世纪大案,世纪之辩/250
19.大法官厄尔·沃伦登场/253
20.地动山摇的判决/256
21.“布朗案”第二季/259
22.蒙哥马利起惊雷/262
23.小马丁·路德·金的崛起/267
24.“第二次美国内战”/270
25.“入座”:在最高法院的最后一辩/275
26.联邦法官瑟古德/279
27.从总检察官到联邦大法官/281
活着的圣徒
1.中国餐厅里的“最后晚餐”/287
2.黑人农家子/289
3.男孩牧师/292
4.美国浸会神学院/297
5.夭折的行动/300
6.詹姆斯·劳森/302
7.准备行动/306
8.试探/309
9.“黑鬼,到处都是黑鬼!”/311
10.警方逮捕82名学生/314
11.“宁愿入狱,拒绝保释”/317
12.迪安妮的追问/321
13.一则让人动心的广告/324
14.起诉施暴者?不!/326
15.血腥安妮斯顿,血腥伯明翰/328
16.你们都是“自由乘客”!/331
17.惊魂蒙哥马利/334
18.“请与我们同行,好吗?”/337
19.啊,密西西比!/340
20.“学非协”选择了坐牢大王/344
21.“现在我理解你们了”/346
22.“谢尔曼”引发争执/348
23.“密西西比之夏”/351
24.大西洋城的变局/356
25.塞尔玛/358
26.佩托斯大桥上的“屠杀”/361
27.“我们仍是失败的国家和人民”/365
28.“越南人从不叫我黑鬼”/368
29.何处是为自由而战的征召令?/371
30.“因为有你”/374

上一本
下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