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本书提出三个大问题。第一个是科学的源头问题。作者认为,科学的源头在希腊,要真正理解科学,就要正本清源,否则源流不清,本末倒置,就可能彻底错失了科学。第二个是对当代科学的评价问题。作者认为,评价科学之前,要对科学的结构有认识,要先思考现代科学里面蕴含的理论预设的哲学前提,在这方面,作者更多地是借助西方已有研究成果来反思这个问题,唤起人们对近代科学起源的人士。第三个问题是如何评价中国文化中的科学部分。作者认为,这一问题关乎对中国人当前处境的认识,作者通过冷静客观地分析中西文化的区别,揭示出当代中国人的窘况,旨在思考在当下中国文化怎么推陈出新,怎么发挥出它特有的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进而反思思考中国文化的当代命运问题。
作者
吴国盛,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史系主任。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吴国盛教授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空间物理专业,1986年获北京大学哲学系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专业硕士学位。1997年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最年轻的研究员。1995年起师从叶秀山教授在职攻读西方哲学,199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吴国盛教授主要著作有《什么是科学》《希腊空间概念》《技术哲学讲演录》《时间的观念》《追思自然》,另有“吴国盛科学人文系列”四种:《科学的历程》《现代化之忧思》《反思科学讲演录》《科学走向传播》。曾获得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博士论文《技术与形而上学》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著作《科学的历程》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著作《时间的观念》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目录
序 一
序 二
自序
第一章 现代中国人的“科学”概念及其由来
两种基本用法
科学:夷之长技
科学:来自日本的西方词汇
科学:替代性的意识形态
小结
第二章 西方科学溯源:希腊理性科学
Science 的辞源及其演变
“仁爱”与“自由”:东西方不同的人性理想
“科学”作为希腊的“人文”
自由的学术:希腊科学的非实用性与演绎特征
希腊数学作为自由学术的典范
科学与礼学:希腊与中国的天文学
自然的发明与理性科学的诞生
小结
第三章 现代科学溯源之一:没有基督教就没有现代科学
没有基督教就没有现代科学
大学:自由学术的制度保障
经院哲学:中世纪的科学形态
唯名论革命为现代科学开辟道路
第四章 现代科学溯源之二:数理实验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求力意志:从求真的科学到求力的科学
世界图景化:自然数学化与世界图景的机械化
第五章 西方另类科学传统:博物学
什么是博物学
西方近代博物学的兴衰
博物学的当代意义
重建科学谱系
第六章 传统中国的科学
李约瑟难题
中国古代的博物学
结 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