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

北京人

书名: 北京人作者: 邓伟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9-09价格: 168.00元页数: 111isbn: 9787200079500评分: 9 (豆瓣)

正版购买


内容

从邓伟教授拿出的照片看,他的目光并没有仅仅盯在社会舞台上的那些无限风光的政治、经济、文化精英人物身上,而是更多地集中于那些在北京城里城外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忠于职守、默默劳作的普通社会成员,正是他们构成了支撑我们这座城市大舞台的众多台柱。尤其值得一提 的是,邓教授为每幅照片提供了简洁明快的文字说明,赋予图片耐人咀嚼的内涵,将文字与图片合成珍贵的历史资料,以观众求知与审美的双重需求。我个人认为邓伟教授的拍摄与展览内容的设计是成功的,因为每一张照片上被定格的相貌对我而言都似曾相识,不管他们来自什么地方,就像我自己一样,只要定居在北京,总会或早或晚地融入北京的地域文化,具有大院文化、院校文化、市井文化等等不同的特征,不再是其他城市、乡镇、村坊中人。至于这种地域的文化特征是什么?我感到很难用文字语言说得清楚。这是需要通过摄影语言、音乐语言、绘画语言来真切表达的东西。是为序。

作者

从邓伟教授拿出的照片看,他的目光并没有仅仅盯在社会舞台上的那些无限风光的政治、经济、文化精英人物身上,而是更多地集中于那些在北京城里城外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忠于职守、默默劳作的普通社会成员,正是他们构成了支撑我们这座城市大舞台的众多台柱。尤其值得一提 的是,邓教授为每幅照片提供了简洁明快的文字说明,赋予图片耐人咀嚼的内涵,将文字与图片合成珍贵的历史资料,以观众求知与审美的双重需求。我个人认为邓伟教授的拍摄与展览内容的设计是成功的,因为每一张照片上被定格的相貌对我而言都似曾相识,不管他们来自什么地方,就像我自己一样,只要定居在北京,总会或早或晚地融入北京的地域文化,具有大院文化、院校文化、市井文化等等不同的特征,不再是其他城市、乡镇、村坊中人。至于这种地域的文化特征是什么?我感到很难用文字语言说得清楚。这是需要通过摄影语言、音乐语言、绘画语言来真切表达的东西。是为序。

目录

生在天子脚下,有皇城相拥,有周口店祖先在上,头枕燕山山脉,足踏华北平原,北京人一直都很是自大。不仅仅是掌管一方水土的大小官儿们容易自大,即使平头草民也很容易在骨子里滋生这种自大情绪,像渗透在血液里一样,一代代相袭,剔除不尽。
清朝灭亡,八旗子弟遗风健在并流溢久远。北京人即使人穷得叮当响,要养鸟、要斗蛐蛐;即使家挤得翻不开身,要养花,要侍弄大鱼缸;即使没什么书,要讲究个掸瓶、香炉、瓷器……要的就是这点儿文化味儿。这种文化支撑了北京人在艰辛生活条件下生存的乐天气息,也消磨了北京人的锐气。知足常乐,见好就收,中庸之道,在北京极得人心。
在老北京,前门大街真的有这样大的力量,能够通到中国的心脏吗?想想,李健吾先生说的没错,这条街是老北京任何一条街都无法比拟的,因为它位于帝京中轴线南端,直接通往天子祭天拜农的天坛和先农坛。在这样一条通往中国的心脏的街道两旁,可以看到,胡同和四合院是作为整体铺展连成片儿的,血肉和筋和皮是长在一起的。那样壮观的景象,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
老北京的房顶铺的都是鱼鳞瓦,灰色,和故宫里的碧瓦琉璃成色彩鲜明的对比。虽不如碧瓦琉璃那般炫目,那般高高在上,但满城沉沉的灰色,低矮着,沉默着,无语沧桑,力量沉稳,秤砣一般压住了北京城,气魄如云雾天里翻涌的海浪一样。
北京话,就像花香的一种味道,就像菜肴的一种味道,就像从大杂院里窜到胡同里炝锅的葱花儿的味道,让我们感到亲切。即便是在遥远的异国他乡,举目无亲,只要一听到北京话,你也能感到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情,彼此立刻熟悉起来,恨不得赶紧喝一瓶二锅头畅谈一下久别的北京。

上一本
下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