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本书分为三个主要部分,主要以系统的和编年的视角来呈现胡塞尔的现象学。这个遵循胡塞尔思想的发展秩序,从早期对逻辑和意向性的分析开始,经过其成熟时期对还原和构成的先验哲学分析,到晚期对主体间性和生活世界的分析。 第一部分集中关注胡塞尔早期的意向性理论。胡塞尔对意识的对象-指向性的描述属于他最重要且最具影响力的分析胡塞尔后来分析的很大一部分,无论是其对不同的具体现象的细致分析,还是他更加根本的先验哲学反思,都可以看作是对已经包括在其早期有关意识的意向性研究里的洞见进行彻底化和发展的尝试。 第二部分阐述胡塞尔先验哲学里的主要元素:为什么胡塞尔宣称现象学是某种唯心主义?怎样理解他不断重复的关于主体性是世界-构成性的观点?在这些问题中去陈述胡塞尔的悬搁、还原和构成的概念。 最后一部分转向一些胡塞尔更加具体的现象学分析。这些(大体上属于)胡塞尔后期对身体、时间和主体间性的分析,不应该仅仅被理解为胡塞尔应用其已有的现象学原则而作出的分析,可以看出,胡塞尔对这些具体问题的分析导致了现象学基本原理的不断修正。
作者
《胡塞尔现象学》作者陈述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在很大程度上结合了系统的和编年的视角。这个陈述大概遵循了胡塞尔思想的发展秩序,从早期对逻辑和意向性的分析开始,经过其成熟时期对还原和构成的先验哲学分析,到晚期对主体间性和生活世界的分析。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早期胡塞尔:逻辑、认识论和意向性
第一节 胡塞尔对心理主义的批判
第二节 意向性概念
第三节 活动、意义、对象
第四节 意指性的和直观的被给予性
第五节 明证性
第六节 范畴性对象和本质直观
第七节 现象学和形而上学
第二章 胡塞尔的先验哲学转向:悬搁、还原和先验唯心论
第一节 无前提性
第二节 笛卡尔式的方法和本体论的方法
第三节 一些误解
第四节 胡塞尔的先验唯心论
第五节 构成的概念
第三章 晚期胡塞尔:时间,身体,主体问性和生活世界
第一节 时间
一、原初印象一滞留一前摄
二、绝对意识
三、视域和在场
第二节 身体
一、身体和角度性
二、作为主体的身体和作为对象的身体
第三节 主体间性
一、唯我主义
二、先验主体间性
三、对他者的经验
四、构成性的主体间性
五、主体性——交互主体性
第四节 生活世界
一、生活世界和科学的危机
二、常态和传统
结论
参考书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