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本书中谈的 “深层结构 ”显然并非历史时序,但也不属于普遍适用于任何时空的因果关系范围,确切一点,该说是一种针对特定范围 ———中国 ———的共时性设定。书中无疑举了许多历史例证,但是处理方式并不同于一般职业历史学家,而是把它们归入我所谓的 “表层结构 ”现象,亦即是属于特殊性领域。书中的 “深层结构 ”概念既然是一种相对稳定性的设定,而不是一种 “亚细亚”式的先天不变性,因此,并不存在它是否在 “将来 ”甚至在 “现在 ”会遭改变的问题。
作者
孙隆基 祖籍浙江,1945年生于重庆,在香港长大,在台湾受大学教育,1970年获台湾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1971年赴美国深造,于明尼苏达大学专攻俄国史,获硕士学位,转赴斯坦福大学专攻东亚史(期间并在上海复旦大学进修一年),1984年获博士学位。曾在美国、加拿大等多所大学任教。重要著作有《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历史学家的经线》《未断奶的民族》《新世界史》和The Chinese National Character From Nationhood to Individuality等,曾发表评论文章多篇。
目录
新千年版序
修订版序
第一版序
第一章 导论
(一)试从一个新的角度看中国文化
(二)“良知系统”与“深层结构”
(三)中国历史形态的超稳定性
第二章 中国人的“良知系统”
(一)中国文化对“人”的设计
(二)“身体化”的倾向
(三)中国人的“人心”逻辑
(四)“心”对“身”的照顾
(五)“心”对“身”的组织
第三章 “二人”关系
(一)中国人的“和合性”
(二)他制他律的人格
(三)中国人的代际关系
第四章 中国人的“个体”
(一)“社会”对“个人”的极权主义笼罩
(二)自我压缩的人格
(三)“个人”的不发展
(四)不发展的“个人”对别人的伤害
第五章 国家与社会
(一)中国式的专制主义
(二)“大一统”的倾向
(三)“小国寡民”的倾向
(四)平均主义的倾向
(五)特殊化的倾向
第六章 对待世界的态度
(一)锁国心态
(二)中国人的现实感
第七章 “现代”中国人政治行为的“文法”规则
(一)代际的政治关系
(二)“外抗强权”与“内除国贼”的关系
(三)“团结”与“斗争”的关系
(四)“天下大治”与“天下大乱”的关系
(五)“广开言路”与“壅塞防川”的关系
(六)“土”与“洋”的关系
(七)“锁国”与“开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