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梁启超说:“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从一个人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四十年,这样的人物无论如何都应该被重视和铭记。本书从李鸿章的早年落拓,写到他镇压太平天国,继而办洋务运动使其声望达到顶点,再到甲午战争撞碎其强国梦,迅速由盛而衰,最后只能周旋于列强间直至死去。甲午年洋务运动的破产,让人感到“以一人而战一国”的无望与悲恸,梁启超也由此发出“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的感叹。梁先生把李鸿章与曾国藩、张之洞、俾斯麦、加富尔、伊藤博文等人做了比较,指出李鸿章是怀着忍辱负重、死而后已之心为清政府“修修补补”的,只不过他缺少长远的政治眼光,不懂得为后世立百年大计。李鸿章不懂得现代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国民的地位、国民在现代国际竞争中的作用、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因此在国际竞争中处处落于下风、处处受制。他的失败也就是晚清政府的失败,是晚清政府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民主政治的必然结局。
作者
《李鸿章传》简介:李鸿章在中国背负的指责和诽谤很多。作者与他,在政治上是公敌,私下里也只是泛泛之交,当然不会有心为他抱屈辩护。所以书中有不少为他开脱辩护的语言,很多与时下的论调不一致,这完全是因为作史者一定要禀着公平之心来写。否则,就会失真也有失公允。英国著名首相格林威尔曾呵斥为他画像的藏家说:“画出我的真实面目来!不要失去了我的真相。”作者写这《李鸿章传》,自信不至于遭到格林威尔那样的呵斥。李鸿章若泉下有知,?然也会含笑于地下说:“这小子是我的知音。”
目录
序例译文部分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李鸿章所处的历史位置 第三章 李鸿章未发达以前及当时中国的形势 第四章 军事家李鸿章(上) 第五章 军事家李鸿章(下) 第六章 洋务运动时期的李鸿章 第七章 中日甲午战争时期的李鸿章 第八章 外交家李鸿章(上) 第九章 外交家李鸿章(下) 第十章 赋闲时期的李鸿章门 第十一章 李鸿章的末路 第十二章 结论原文部分 序例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李鸿章所处的历史位置 第三章 李鸿章未发达以前及当时中国的形势 第四章 军事家李鸿章(上) 第五章 军事家李鸿章(下) 第六章 洋务运动时期的李鸿章 第七章 中日甲午战争时期的李鸿章 第八章 外交家李鸿章(上) 第九章 外交家李鸿章(下) 第十章 赋闲时期的李鸿章门 第十一章 李鸿章的末路 第十二章 结论